华为再添“天才少年”:27岁就博士毕业,履历不一般,含金量极高

有些企业,遇到困难,解决办法是裁员、降工资,牺牲员工的利益来保持公司发展。

而有些企业,越是紧急关头,越是求贤若渴,比如华为。

还记得2019年的时候,美国大棒向华为头上打下来后,一向低调的任正非开始频繁接受采访,希望将华为的声音传递给全世界。在一次接受央视采访中,任正非提到援引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工业经济被摧毁后依然能快速恢复的例子,阐明了人才的重要性。

他说,二战之后,德国和日本工业基础都被摧毁了。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口号“什么都没有了,只要人还在,就可以重整雄风”。于是,没过多久,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开始腾飞了。

任正非用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一个基本的道理:所有的一切都能失去,但是不能失去人,人的素质、人的技能、人的信心是最宝贵的。

现在的华为已经失去了全球供应链的支持,这就相当于一个厨子买不到大鱼大肉,只能做一些清淡的水煮白菜。

但华为在这种困难时期非但没有裁员,其创始人任正非反而发起了“天才少年”计划,用顶级薪酬吸引全球天才少年,期望有一天依靠这些天才少年“养”出自己的“鱼和肉”。

目前,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已经执行了好几期,越来越多年轻有为的科研人员加入到华为团队。

9月18日,湖北日报报道,从武汉大学获悉,该校计算机学院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江奎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其出生于1994年。

一般来讲,中国的博士平均毕业年龄是33.17岁,能够30岁博士毕业的学生已经算极其优秀。而像江奎这种27岁就毕业的博士生,那简直可以用“妖孽”来形容。这也证明,华为“天才少年”的含金量确实非常高。

事实上,江奎的履历也确实非常不一般,甚至可以用“完美”两个字来形容。

江奎在校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6个项目的研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和国内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14篇(SCI中科院一区论文8篇,IEEE汇刊6篇),申报发明专利8项,授权两项。

曾获AIM(ICCV Workshop)2019极端视频超分辨率挑战赛亚军;IEEENTIRE(CVPR Workshop)2019视频超分辨率挑战赛Track1(Clean)第五名,Track2(blur)第三名;旷视2020人工智能开源大赛第三名(3/108);获评CVPR2021杰出审稿人;2019、2020年连续两次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被评为武汉大学2019-2020学年度优秀研究生标兵。

对于华为来讲,“天才少年”项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招聘项目,它更是一柄武器,一柄刺破“樊笼”的绝世宝剑。那所谓的“樊笼”是什么?仅仅是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吗?不,它更是象征着中国薄弱的基础科学实力。

任正非曾说过:“修路修桥修房子,砸钱就行了。芯片砸钱是不行的,还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我们要在各方面基础科学努力地去改变,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站得起来”

他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我们就是要聚集起人才将中国薄弱的基础科学实力强大起来,这样才有可能突破“卡脖子”问题。

9月18日,华为心声社区转发《刘亚东:我提出“卡脖子”问题三年了,许多人还不明白,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的总裁办电子邮件,签发人任正非。

这篇文章强调一个现代化强国,不仅要有技术,而且要有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中国必须要有一大批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伟大科学发现,以及众多能够领导世界潮流的科学大师。否则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强国。

实际上,从根本上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是科学,而不是技术。比如牛顿运动定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让人类进入了太空,从而形成了庞大的航空航天产业,其产生的价值远非几个小技术能够比拟的。

为什么美国的实力这么强?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强大的基础科学实力。美国是全世界拥有最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家,截止2020年,美国共有386位诺奖获得者。

而中国国籍的诺奖获得者仅有两位,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和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即使算上杨振宁、李政道等华人科学家,其数量上也完全无法与美国比较。

华为发起“天才少年”计划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不仅要帮助华为脱困,更是要为国家培养一批能够领导世界潮流的科学大师。而如何来培养这些天才少年呢?首先第一步就是提供高额薪酬,为这些天才少年免去生存上的焦虑,让其有房有存款,就能安心投入科研工作。

科学研究的最大难点就是变现周期长且难,很多研发团队往往拿着科研的名义各种骗补贴,功利性非常明确,而基础科学的研究往往需要非常纯粹的探索精神。对于华为这样的大企业来讲,直接大手笔免除生存上的焦虑或许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让天才们毫无顾虑地投入研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