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AI软件公司对接资本市场之旅屡生波折,不过在2021年年终,终于有首家公司“修得正果”。
12月30日,商汤科技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开盘市场反应火爆,股价一度拉升超过20%,后逐步企稳,截止今日收盘,商汤上涨7.27%,成交额14.06亿元,对应市值1374.56亿港元,市场表现十分活跃。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致辞表示:“每个时代的企业都承载着各自不同的希望和责任,我们的命题是如何从生存、追赶到发展与开创。当我们看到了技术的巨大突破,商汤人希望推动技术落地,用技术突破去重新定义场景和模式,去刷新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商汤人始终坚信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带来增量价值,必将推动普惠和公平的智能时代到来。”
商汤科技IPO的成功,对中国整个AI产业链将带来提振。毕竟,从中观产业来看,传统产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接近尾声,游戏、电商、团购等互联网软件和工具也面临发展瓶颈。相比之下,以人工智能、基因技术、光子芯片、新材料等为代表的 “硬科技”正在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以人工智能为例,IDC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市场规模为230.9亿元人民币,2020-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市场规模CAGR为35.2%。其中,2020年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软件工具和技术市场以32.7%的速度增长,2021H1市场规模达987.2百万美元,2021H1/2020H1增速达33.0%。而在这块蛋糕中,商汤又以20.5%的比例位列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份额的首位。
不过这些硬科技公司对接资本市场,也必然面临两大考验。
首先就是市场选择问题。尤其是随着美股上市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港股和国内科创板、北交所正在变成主战场。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个赛道,更是一个时代的大的篇章,以商汤为代表的硬核科技企业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商汤的登陆港股,对产业来说起到了资本标杆作用,未来或会吸引更多的硬科技企业的上市。
此外的一个考验是营利性。实际上,这也是本次商汤上市,市场关注度最高的一个问题。
拆解来看,商汤财务数据中的亏损,主要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其次是股权激励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第三是巨额的研发投入。其中前两者的实质都不能反映真实业务能力,因此,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三个方面——研发投入。
梳理来看,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研发开支别为人民币8.5亿元、19.2亿元、24.5亿元及17.7亿元。这验证了AI研发投入高的行业属性。从目前来看,商汤依然是在技术研究和基础设施大投入的典型,比如深度学习平台、超算中心、AI芯片等等。高投入能否带来未来的高产出,进而给资本市场投资者带来回报,是商汤上市之后面临的新课题。
从目前来看,为了完成这一课题,商汤已经备战。从战略角度来看,商汤并非选择单一智能视觉赛道,而是采用平台化打法。这在AI产业是比较具有独特性的。
按照商汤的打法,构建一个扎实的平台,商汤在各个板块赛道里的成果可以相互支撑互用,布局业务的人员需求其实都是比其他独立赛道企业更少,但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创新的技术成果,并且能够把这些创新性的技术成果快速进行商业化。同时,商汤科技可以布局很多行业,但是散而不乱,保持在每个都能做的很好,也正是因为有AI大装置这个底座来量产AI模型,在这个基础设施之上去做研发,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这也体现了商汤平台化的战略优势和竞争实力。
从本次商汤上市来看,在这种模式下,已经有典型资方正在对公司估值进行某种意义上的纠偏。
以基石投资者为例,商汤集团基石投资者分别是中国诚通发起设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徐汇资本、国盛海外香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汽香港、国泰君安证券投资、香港科技园创投基金、希玛、泰州文旅,一共认购5.12亿美元。新加入的民间资本和行业资本,也体现了资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