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介绍
简 介 | 本课程是一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教育通识类课程,适用于各学科一线教师。本课以极简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场景为纲要,分门别类介绍教学教学常用小软件和APP。通过列举和介绍各类软件,引导教师观察、思考、发现该类小软件和APP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体验和发现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
---|
一、课程定位(面向谁,解决什么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教育通识类课程,适用于各学科一线教师。本课以极简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场景为纲要,分门别类介绍教学教学常用小软件和APP。通过列举各类软件的背景,引导教师观察、思考、发现该类小软件和APP的特点、名称、应用场景,体验、发现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结合教学实践,撰写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案例。通过本课学习,希望进一步提高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效能和信息素养,促进课堂教学变革。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极简教育技术;
2.了解和掌握常用的教育教学小软件和APP的使用方法;
3.能把学习到的极简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提高信息技术意识,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三、二级详纲(包括学时)
本课程以极简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场景为纲要,分门别类介绍教学教学常用小软件和APP。本课程共3章13小节17个知识模块,每小节为一个类别,每个类别通过列举该类软件的背景,引导教师观察、思考、发现该类小软件和APP的特点、名称、应用场景,体验、发现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结合教学实践,撰写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案例。
引子:课程简介及学习准备要求(1课时)
第一章 极简教育技术(共3学时)
第一节 极简新技术(1课时)
第二节 信息有意识(1课时)
第三节 技术有底线(1课时)
第二章 “知本”工具提升(共13学时)
第一节 百度走天下(3课时)
第二节 知识速整理(1课时)
第三节 资料随身带(1课时)
第四节 无边界学习(2课时)
第五节 科研有利器(3课时)
第六节 展示新自我(3课时)
第三章:教学提效能(共8学时)
第一节学科小工具(3课时)
第二节 同屏互传递(1课时)
第三节 快速小测验(2课时)
第四节 文档快处理(2课时)
三、课程特色
1.以极简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引,甄选了几十款简单易用有效的教育教学教研APP与小软件。
2.以教学场景为脉络,以应用为导向,基于教学问题,面向教学实践。
3.理论与实践结合,素养与能力并重,线上和线下贯通。
本课程是一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教育通识类课程,适用于各学科一线教师。本课以极简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场景为纲要,分门别类介绍教学教学常用小软件和APP。通过列举各类软件的背景,引导教师观察、思考、发现该类小软件和APP的特点、名称、应用场景,体验、发现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结合教学实践,撰写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案例。通过本课学习,希望进一步提高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效能和信息素养,促进课堂教学变革。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极简教育技术;
2.了解和掌握常用的教育教学小软件和APP的使用方法;
3.能把学习到的极简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提高信息技术意识,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三、二级详纲(包括学时)
本课程以极简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场景为纲要,分门别类介绍教学教学常用小软件和APP。本课程共3章13小节17个知识模块,每小节为一个类别,每个类别通过列举该类软件的背景,引导教师观察、思考、发现该类小软件和APP的特点、名称、应用场景,体验、发现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结合教学实践,撰写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案例。
引子:课程简介及学习准备要求(1课时)
第一章 极简教育技术(共3学时)
第一节 极简新技术(1课时)
第二节 信息有意识(1课时)
第三节 技术有底线(1课时)
第二章 “知本”工具提升(共13学时)
第一节 百度走天下(3课时)
第二节 知识速整理(1课时)
第三节 资料随身带(1课时)
第四节 无边界学习(2课时)
第五节 科研有利器(3课时)
第六节 展示新自我(3课时)
第三章:教学提效能(共8学时)
第一节学科小工具(3课时)
第二节 同屏互传递(1课时)
第三节 快速小测验(2课时)
第四节 文档快处理(2课时)
三、课程特色
1.以极简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引,甄选了几十款简单易用有效的教育教学教研APP与小软件。
2.以教学场景为脉络,以应用为导向,基于教学问题,面向教学实践。
3.理论与实践结合,素养与能力并重,线上和线下贯通。
* 课程提供者:王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