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类

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用户评论
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用户评论

你将获得

  • 掌握某些知识点
  • 学会某些技巧(或思路)

教学服务

  • icon

    1v1专属答疑服务

  • icon

    BAT专家面试辅导

讲师介绍

  • 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杜国强先生主讲,他做过教师,当过秘书,写过小说剧本,出过书。曾创作箴言,被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出版。他的专著《党政信息写作与处理》,历经三次修订,畅销十年。他凭借丰富的写作经验和理论水平,让你学到许多书本上见不到的一家之言,独到的见解和训练模式,让你受益无穷。

  • 课程详情

    新闻背景的任务、作用
    •    (一)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      新闻传播的受众是不特定的多数,其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各不相同,面对媒体报道的新闻事实,他们在理解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尤其是随着当代经济、政治互动关系的增进,人们对远地事物的关心日益强烈,通俗化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      新闻背景解释、说明的对象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新闻中的名词术语。新闻中出现专有名词、专业术语是常有之事,如果不加解释,它们就会成为读者理解新闻的拦路虎。
     
    •(二)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一是读者的需要。读者很想了解:为什么一定要我知道这件事?它意味着什么?二是信息源的需要。有些新闻发布者希望通过媒体这个舆论工具,说明某种行为的社会价值,得到社会的理解、认同、支持;三是传播者一方的需要。纳入新闻报道的事物,是严格选择的结果,在媒体一方看来,它们具有让读者了解的必要,这其中就包含着它对社会所具有的某种意义。
    •仅仅报道新闻事实往往无法达到这个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插入背景材料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以北京云居寺出土石经回归地穴为例,1998年6月20日,北京有关单位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1999年9月9日9时9分9秒,把1957年从云居寺出土的10082块石经重新放回地穴珍藏。这就是基本的新闻事实。如果消息仅仅写到这里,读者会提出许多疑问。这条消息需要添加多种背景材料予以解释,才能使读者看懂。仅就这一举措的意义而言,消息必须说明,为什么要回藏?放回地穴的必要性、其意义何在?解开这个“谜”,是读者的需要,新闻发布者为了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也必须说明这一点。
         (三)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事物的特点是在比较中存在的。新闻需要借助背景材料,以对比和衬托的方式,反映事物的特点、发展变化的程度,显示其新闻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内塔尼亚胡:审讯室里过生日
            [路透社以色列巴特亚姆电〕以色列前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的五十岁生日是在警方的审讯室里度过的。警方对他在离职后非法保存贵重物品一事进行审讯。
            内塔尼亚胡同夫人萨拉一道走进了特拉维夫郊外的一个警察局。头一天,警方搜查了他的住所、办公室和他存放在一个政府仓库里的衣箱。
            对一位前总理的住所和财产进行搜查在以色列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仅仅一年前,内塔尼亚胡在美国马里兰州瓦伊种植园度过他的生日,在那里同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和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就达成一项临时和平协议进行了广泛的交谈。
        记者用一年前内塔尼亚胡在美国瓦伊种植园过生日,同阿拉法特、克林顿会谈等背景材料,来与今天在警方审讯室过生日进行对比,造成了强烈的荣辱反差,用背景材料反衬出了内塔尼亚胡下台之后的处境,耐人寻味。这个背景材料不仅突出了事件的新闻性的特点,而且,也为新闻作品增添了色彩,决非可有可无之笔。
        (四)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面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面对一些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记者总会有自己的分析、看法,有自己的立场、态度。有洞察力的记者,有时还会发现其中隐含的疑点、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后果。对此,记者往往会感到也有将其传达给读者之必要。然而,由于事态尚不明朗,事实的暴露尚不充分,发言还不是时候,或者,顾忌到有可能引起的麻烦,记者不能不讲究“说话”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用背景性事实进行暗示,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1981年12月18日晚,阿尔巴尼亚党政机关发表公报,称68岁的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于当日凌晨自杀身亡。并说,谢胡是在“神经失常”时自杀的。新华社19日的新闻稿加了这样一段背景:在这之前,阿通社在12月17日曾经发表谢胡16日在地拉那接见罗马尼亚政府贸易代表团的消息。这段背景意在暗示:既然17日能够正常接见外国代表团,18日,第二天,怎么会突然“神经失常”了?其中似有疑窦。
    (五)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就读者的阅读心理而言,除了要获得新闻和信息,了解时事、随时洞悉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变化,还希望获得知识的、情趣上的满足,以提高人的素养,保持健康愉悦的心绪。内涵丰富的新闻,是读者很好的精神食粮。
    (六)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的生存环境、成长经历、活动舞台,又存在着巨大差异,相互理解并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传媒肩负着中介的任务,它有必要在着眼于新闻事件的同时,将其人物的有关情况介绍给自己的读者,向读者说明此人之所以会有此举的必然性、合理性,以便读者理解。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消息中加入适当的人物背景。        
    (七)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这类背景可以称之为“累加性背景”。它是在消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之外,顺带介绍其他一些相同类型的事例,或者顺带给出同类事件总的情况、数字。这类背景与新闻事实并无因果联系,但却使读者不仅能看到消息所报道的这棵树,也能看到这棵树之外的森林,从而帮助读者举目远眺。
    温馨提示
    • 请勿私下交易
      请勿在平台外交易。与机构和老师私下交易造成的任何损失及纠纷,腾讯课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听课说明

      1、电脑:访问腾讯课堂官网 ke.qq.com 查看我的课表或下载win/mac客户端听课

      2、手机/平板:下载腾讯课堂APP, 进入学习页面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