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讲师介绍

  •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1988年) ,中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 ,华中地区组长, 德中心理治疗院(在德国注册的机构)中方委员之一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 课程详情

    更多精神分析课程,扫码了解详情:

     

    精神分析学说,与精神分析理论类似,也称心理分析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深层心理学”。

    创立者为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也称弗洛伊德主义。为了有所区别,该理论在弗洛伊德之后的发展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或新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理论一般指他在1920年以前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

    ①意识和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 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②压抑和抵抗。人的某些本能欲望常常是不被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等所容的。因此,欲望与规范就产生激烈的斗争,往往是欲望迁就规范受到压抑。由于压抑的无意识欲望不能闯进意识域里来,患者难以联想起自己的隐私这种现象,弗氏称为抵抗或抗拒。

    ③泛性论。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里比多的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及生殖期等。

    ④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因此,人的心理也就有两种系统,每种系统各受特殊的原则支配。第一种系统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除受快乐原则支配以外,还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

    1920年以后,弗洛伊德对他的理论开始作了一些比较大的修正。形成了他的后期理论。主要包括:

     

    ①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因此,他把它们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为了与生存本能形成两极性,于是他又假设了一个死亡本能。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自杀的欲望。当它向外表现时,它就成为破坏、征服的动力,表现为侵略的倾向。但当向外界的侵略受到挫折时,它往往退回到自我,成为一种自杀的倾向,这种倾向的活动范围很广泛,不限于杀人和自杀,还包括自我谴责、自我惩罚、敌手之间的嫉妒以及权威的反抗等。

    ②精神结构理论。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最原始的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是无意识的结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是同肉体联系着的。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它处在本我和外部之间,它与本我不同,是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来活动的,所谓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通常所讲的良心;另一方面就是自我理想。超我的主要职能在于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在正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中的。如果这种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即会产生精神病。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在1900年以后成熟起来的。他从各地吸收了一批信徒,其中最被器重的是奥地利的A.阿德勒和瑞士的C.C.荣格,从而构成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而在201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心灵杀毒2.0——弗洛伊德的拼图》,第一次将精神分析与神经生理解剖学相结合,指出神经症是心灵呼吸的哮喘症,而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的作用,不断帮助患者宣泄内心的不安,从而为因神经症窒息的心灵做人工呼吸,减轻压力缓解焦虑,解除心灵的哮喘,并发明辅助心理医疗的自助方法,为精神分析的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