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类

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用户评论
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用户评论

你将获得

  • 掌握某些知识点
  • 学会某些技巧(或思路)

教学服务

  • icon

    1v1专属答疑服务

  • icon

    BAT专家面试辅导

讲师介绍

  • 笔名白马,传统文化游戏复兴传承人。北京筹令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玉烛”品牌创始人,未名雅集活动发起人。

  • 课程详情



    苇杭书院创立于丙戌年岁尾(2006年12月),正式启动于戊子年岁尾(2009年元月)。绍述往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心传,为儒门虔诚守望,期儒林薪火相传。
    苇杭书院取意《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于此语境之下,“河”为修道必由之路,“苇”即人人之孝心孝行,以一苇之力可达至止于至善之境。

    苇杭书院——理念篇

    讲习礼乐、力行孝道、敬畏天地、感念圣贤
    苇杭书院秉承传统书院精神,藉民间公益模式,以“讲习礼乐、力行孝道、敬畏天地、感念圣贤”为宗旨,以“孝”为核心,以圣贤为师表,以“知行合一”为鹄的。修习儒学经典,涵泳天地情怀,朝乾夕惕,踔厉发扬,明孔孟之道,养君子之风。
    以儒家解释儒家,用经典诠释经典
    2006年12月,经过了近10年对生命与文化的思考之后,杨汝清先生决定创办一家以讲学论道为主旨,影响和带动以青年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学子为主的具有文化情怀、公益理念的同道修习儒家经典,践行儒家生活方式的具有传统精神的书院。
    书院从创始初期至今,始终坚持以学术的方式思考儒家义理,以民间的心态弘扬孝道礼乐。秉持“以儒家解释儒家,用经典诠释经典”的原则,追本溯源,细读经典。
    千年传统,一脉馨香
    早期的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在这里,有一位满腹经纶、情怀深重的儒者,远离尘世的喧嚣,不受政务的羁绊,读书守道、聚徒讲学、研究学问,这里是远离红尘的净土,是守护儒门的道场。唐代以来,书院一般修建在环境清幽的山上,因而主持书院的宿儒便被称作“山长”。同时,“山长”一词也有代表了书院学术高度的意涵在其中。宋元时官立书院由政府设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遂废。
    儒家讲学的传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杏坛设教,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孔子殁后,其高足子夏继承乃师遗风,西河设教,不但魏文侯前来问学,“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gǔ][lí]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子夏西河设教的场所称作石室学堂,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儒门讲学的道场。唐代史学家司马贞在其《史记索隐》中记载:“刘氏云,‘今同州河西县有子夏石室学堂也。’”唐代另一位为《史记》作注的学者张守节也在《史记正义》中记载:“西河郡,今汾州也。河东故号龙门河为西河,汉因为西河郡,汾州也,子夏所教处。《括地志》云,‘谒泉山一名隐泉山,在汾州隰城县北四十里。’《注水经》云,‘其山崖壁五,崖半有一石室,去地五十丈,顶上平地十许顷。《随国集记》云此为子夏石室,退老西河居此’。有卜商神祠,今见在。
    汉代以来,被列入《儒林传》的人物中,申公、刘昆、洼子玉、任安、张兴、欧阳歙、牟纡、孔长彦、孔季彦、杨伦、魏应等人,都在授徒讲学,讲学之风蔚然兴起。
    “书院”之名最早出现在唐代,但早在西汉时期,具备讲学论道功能的精舍便已出现。《后汉书·儒林列传》中记载,包咸在西汉末年王莽时期被赤眉军拘执,“因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光武即位,乃归乡里。”《后汉书·党锢列传》中也记载了刘淑“少学明‘五经’,虽隐居,立精舍讲授,诸生常数百人。州郡礼请,五府连辟,并不就。
    到了唐朝,光石山书院是中国第一所书院,其后出现的丽正书院是在唐玄宗过问下出现的第一所官办书院。自此,书院开始了蓬勃的发展。
    宋代以后,书院列为官学,出现了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百年以降,当书院制度被废止之后,书院所代表的传统受到前所未有之破坏,学绝道丧,儒门凋敝。
    面对此情此景,苇杭书院以儒家“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学术传统为旨归,将思想与学术作为书院发展须臾不可离的两大基石。虽然力量微薄,但愿意为儒门虔诚守望,期儒林薪火相传。
    不立道场,处处道场
    明代大儒湛若水甘泉先生有一句名言——“随处体认天理”,甘泉先生每到一处必建书院,处处是道场,随处施教化。这也正是儒家担当精神的体现。
    苇杭书院创立之初便立意为社会芹献绵薄之力,虽微不足道,但不无小补,不立道场,但处处皆可为道场。团结愿为文化奉献心力之有识之士并充分利用已有之幽雅场地开展活动。

    苇杭书院——行知篇

    以儒为念,力行担当
    2006年岁尾,为了更好地提升读书的质量和学术的品味,苇杭书院在同道师友的关心和督促下正式创立。邀集来自清华、北大、社科院的青年学者以及隐居乡野的海归博士等10余人,逐章研读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体悟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担当精神,并长期指导北大、清华、北师大、北邮等高校的国学社团开展读书会,细读精读“四书”,并开始在社会的不同领域中重点开展《孝经》和孝道思想的普及工作。
    2009年岁尾,在后海北沿的楠书房,苇杭书院己丑·楠书房会讲暨儒家文化研究所肇基仪式正式启动。不仅拉开了书院活动常规化的序幕,也将“会讲”这一深具儒家特色的传统的学术模式引入当下的学术和文化圈。
    “会讲”又称“讲会”,同道聚在一处清雅的场所,进行学术讨论或会同讲学,同时在活动之中向德行、学问俱佳的同道师友求学问道。它是中国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中的学术研讨方式。尤其到了南宋,书院发展达到巅峰状态,会讲也日益兴盛,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会讲是岳麓书院的“朱张会讲”以及鹅湖书院的“鹅湖会讲”。此时的会讲目的是通过相互的讨论、辩难来不断提高与会人对儒家的理解和认识,坚定道心,体道悟道。
    苇杭书院虽然初创而且德才浅陋,但希望可以为社会提供一个范例,让消失已久的儒家的名词、理念、生活方式重归我们的视野和生活。
    自此,书院常规的公益性学术会讲便渐次展开——

    一、儒家核心义理年度会讲

    每年岁尾组织年度会讲,邀集儒门同道及关注儒家之人士就儒家某一核心价值进行深入探讨。会期不宣讲论文,不专设主题发言,由主持人或主讲人提出观点,与会人共同辩难,以期从不同的角度与视野全面思考和深度解读儒家的精神要旨。
    已经完成的会讲议题有——
    孝——己丑年(2010年元月9、10日)楠书房会讲
    礼——庚寅年(2011年元月8、9日)楠书房会讲
    信——辛卯年(2012年元月7、8日)楠书房会讲
    耻——壬辰年(2013年元月12、13日)楠书房会讲
    廉——癸巳年(2014年元月11、12日)沙河会讲
    义——甲午年(2015年元月)唐拉雅秀酒店
    和——乙未年(2016年元月)唐拉雅秀酒店
    忠——丙申年(2017年元月)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
    恕——丁酉年(2018年元月)
    仁——戊戌年(2019年元月)……

    二、四书研读会讲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本着“以儒家解释儒家,用经典诠释经典”的原则,以往圣先贤为楷模和榜样,修习内省,书院自2010年9月开始与高校的学期安排基本同步,在每周三下午进行“四书”研读会讲,至今已经举行了150多期会讲,直接参与者2000多人次。还有更多同道通过网络视频直播或下载录音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
    “四书”研读会讲以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底本,通过专题研读、逐章研读、以经解经等方式对“四书”进行一学期一轮的反复研读会讲。四书研读会讲已经成为书院最常规且影响较为广泛的活动之一。

    三、《孝经》句解


    儒家学问十分重视次第,对于初学者而言,由《孝经》体会孝道,由孝道进入儒家,了解儒家文化之博、之大、之精、之深,体悟礼乐教化之善、之美、之真、之雅。以“十三经注疏”系统之《孝经注疏》为底本,书院从2012年开始了《孝经》的精讲、句解,2014年3月,《孝经句解》成为书院常规性公益讲座。

    四、五经研读讲会——《诗经》、《礼记》

    “五经”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经典,对儒家思想的深度研习必须从“五经”入手,“五经”的学习次第当从学诗学礼入手。书院将以《诗》、《礼》、《书》、《春秋》、《易》为序,以“十三经注疏”为底本,渐次修习儒门经典。
    《诗经》研读讲会以毛诗为依归,从《雅》、《颂》入手,深入思考诗教的传统,体会“温柔敦厚”的儒者精神。
    《礼记》研读重在探求儒家礼仪之精神所在,故不过分追求仪节的详备,而以启发儒家精神面貌为要。涵养德行,端正思想,砥砺学问,担当义理。
    “五经”的研读讲会,学者当自潜心研读,有所感通,然后参与讲会,方可实现切磋琢磨之功。同时,以恭敬之心同修共学、尊贤敬人,以儒者之礼参拜圣像、相见相交,接语辩难,一切依礼而行。

    五、特聘教习系列公益讲座

    书院在对儒学经典进行深度研读的基础上,也在与儒家文化相关的领域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士开设特聘教习系列公益讲座。
    书院第一位特聘教习是北京语言大学老教授王恩保先生。王先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当研究生,师从袁家骅教授,专攻汉语方言学。1966年至1983年曾任北京图书馆馆员,中国人民大学讲师。1983年以后,在北京语言大学任教,长期从事《古代汉语》《社科文献检索》《汉语音韵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有深厚的古汉语及传统吟诵的学养。书院礼聘王老师开设《中国古典诗词及其吟诵》(12讲),在一年的时间里为喜好古典诗词及吟诵的学子开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他如儒学论坛、国学周、礼乐会讲等利用假期,遍邀各地儒门同道以及关心儒家文化之学者、贤达,共聚一堂,探求儒家问题,澄清种种误读。
    同时,书院山长杨汝清先生十几年来以孝道与先秦儒家思想为学术依托,在全国各地开展学术讲座200余场,指导高校国学社团读书交流学思分享活动100余次。

    苇杭书院——学规

    日、以孝立身,惟德是从
    月、惟精惟一,慎独慎终
    水、对圣贤心存敬畏,不妄言,不自大—— 夫子像前要行礼
    火、对经典心存恭敬,不盲从,不妄批—— 谈到往圣先贤要用敬语
    金、对弟子心存关爱,不纵溺,不放任—— 以师徒父子之心态耳提面命,循循善诱
    木、对同道心存尊重,不恶言,不骄矜—— 同道相见应抱拳行礼,对长者要抱拳鞠躬
    土、对他人心存善意,不固我,不漠然—— 以开放之心态用心倾听,虚心包容
    学规体例简释:
    学规未用常用之干支或数字排列,而用日月五行为序,绝非出于标新立异,其缘起如下——
    前二条为修德根本,需日就月将,故此用日月二字,且日为阳,月为阴,兼有统摄涵领之意。
    第三条为对圣贤之态度,应效水之谦卑柔顺。
    第四条为对经典之态度,应如火之旺盛持久。
    第五条为对弟子之态度,应如金之刚直果厉,亦含纯正光明之意。
    第六条为对同道之态度,应如木之相生相长,共存共荣。
    第七条为对他人之态度,应效土之宽厚包容,滋养众生。
    值学规完成之际,意念中遽然现出阴阳五行之数,且一一指向诸条学规,恰合五行相克之序,且兼日月阴阳相合之意。便依此为序,不期而得,至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