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类

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用户评论
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用户评论

你将获得

  • 掌握某些知识点
  • 学会某些技巧(或思路)

教学服务

  • icon

    1v1专属答疑服务

  • icon

    BAT专家面试辅导

讲师介绍

  • 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杜国强先生主讲,他做过教师,当过秘书,写过小说剧本,出过书。曾创作箴言,被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出版。他的专著《党政信息写作与处理》,历经三次修订,畅销十年。他凭借丰富的写作经验和理论水平,让你学到许多书本上见不到的一家之言,独到的见解和训练模式,让你受益无穷。

  • 课程详情

    一、短段落,多分段
        改写的要点:一是把原稿打散,将文中搅在一起的数个新闻事实分别拆解出来;二是一段一个意思,对每个新闻事实用一个自然段叙述清楚,组成一个个“预制构件”;三是把这些“预制构件”重新进行段落的排列组合。
        两稿对比可见,运用跳笔“减肥”,或者说用“多分段、短段落”的方法改写,并不是简单的“多分几段、砍点字数”即可了事的。完成这个过程需要重新分析、评价、挑选与拆解所有的新闻事实,并按照其新闻价值重新组织与排列段落,连语言也需要做很大的改写。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原稿的再创作。
    二、断裂行文
    新闻跳笔所要求的“断裂行文”,是指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而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它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
        换句话说,段落之间可以彼此没有联系,无需过分地注意文字的连贯性和下文的过渡与衔接。
        从上一稿的改写,可以看出“断裂行文”与“段落短与多”是配套的。只有用短段落与多分段把事实的内容打散,才有可能把这些“短段落”跳动地重新组织起来。尤其对比较复杂的事实,更需要拆解,要“大卸八块”。然后按新闻价值分类,作成一个个大小“预制构件”。而写作时只要将这些打散的;材料,即把一个个“预制构件”,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组合起来,揉人各个段建每一段用一部分事实,不求其尽,但每段突出一个特点,使读者印象鲜明。
        记者只要对所报道事实的内在逻辑心中有数,尽管一路“跳”着写下来,传统行文中的段与段之间表示过渡、衔接的文字都可以省去。至少是能用过渡句的,一定不用过渡段,能用过渡词的,一定不用过渡句。从表面形态看全文是“散”的,段落间呈断裂状,但新闻事实依据内在的逻辑联系着,零散的材料服从连贯的思想,其神并不散。
    第一,作者准确地抓住了这个民族的特点—马背上的民族,全文扣紧“马”做文章,层层递进地展开。把上述经济成就和牧民的生活状态与“马”巧妙地结合,使枯燥的材料与数字变得生动形象。消息结尾处,又把“马”上升至到文化意义,与民族精神联系起来,加强了思想深度。
        第二,作者娴熟地运用了跳笔的技巧:根据“短段落、多分段”的原则,将难“啃”的大量新闻素材打散打碎,选出其中与主题有密切关系、读者感兴趣的,组成新闻写作时的“预制构件”。全文共分了19个自然段,最长段落的文字也没有超过140字,在不长的篇幅里,展示了一个民族历史性巨变的色彩斑斓的画卷。
        第三,充分运用“断裂行文”的结构,多层次、多角度地把这些“预制构件”灵活自如地组织在一起。跳笔的运用给了记者在层次、角度、时空以及叙述手段的转换上很大的自由。他可以不用过渡地从现在跳到过去,从过去又跳到现在;可以从叙述跳到议论,从议论跳到描写;也可以从这个行业跳到那个行业;从这个人跳到那个人,牧民、蒙古学家、畜牧厅长、旅游局长、交通厅长、经济学家、大学校长、女歌唱家、作曲家等;还不受地域的限制,从内蒙古东部的一个旗跳到锡林浩特、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最后一直跳到北京。仅从写作手法的变化分析:它的第一段是叙述:那顺一家把马鞍送到了博物馆。第二段转为提写:一家人如何身着盛装地与马鞍告别。第三、四段是直接引语,点出事情的原因和意义。第五段是通过直接引语的议论加叙述,交代了历史背景。
        第四,高频率地使用跳笔,使得这篇报道从头到尾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节奏感很强,一段与一段事实交叉展开,如犬牙交错,“散能合之,合能散之”不仅增加了可读性,而且使全篇充满了新闻报道的动感。
        第五,这篇报道信息量很大,内容非常丰富。这也是通过断裂行文所留下的空间,以及短面段落与多段落开成的多侧面、多角度而伟递增出来的。
    三、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第一,这篇报道来源于现场采访。“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记者深人生活、深人采访,连续5天跟车,搭乘李素丽的车往返跑了13圈26个来回,积累了大量有现场感的第一手材料,记录下许多“目睹耳闻”,、这是能够运用“蒙太奇”结构的基本条件。
         第二,记者挑选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写成现场感很强的“文字镜头”。全文由这样的10小节,即10个“镜头”组成,自成画面,自成故事,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文字的衔接与过渡,跳得干净利落。但通篇读下来,寓理于事,寓理于情。内在的逻辑引领着你,认识着李素丽的精神世界。
        第三,在每个小节的行文中用的也是“蒙太奇”式的“镜头推拉法”。如上文中所举的第九小节,先是拉开一个全景:“车厢里,人头攒动”。然后推出一个特写画面:“一位戴墨镜的乘客摸着朝售票台挤去”,笔头再集中到他的动作细节“从挎包里掏出一个纸包”等。每一拉或一推,不用连接句与词,而是提起笔来另起一个自然段转换。不到110个字,6个段落,简洁、明快、生动地再现了乘客对李素丽的关爱,反衬出李素丽的服务态度。
        用“镜头推拉法”的效果更明显。9个自然段,先是远景:大雨傍沱,一幢幢高楼隐现在一片烟雨朦胧中。然后“摇”到中景:1333号公共汽车缓慢进站。拉到近景:在雨中焦急上车的乘客。一个特写镜头:李素丽探出车窗为乘客打伞。又一个更近的特写镜头:雨点砸在雨伞上,落在李素丽的胳膊上。又回到近景:乘客们在雨伞下有秩序地上车。每个文字“镜头”之间,用跳笔一跨而过。这种写法确实使人产生看电影的感觉,通讯的真实性与生动性也由此而生。
    四、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尘封了18年之久的女子100米蝶泳世界纪录昨日终于作古。曾五夺奥运会冠军、今年26岁的美国名将汤普森在悉尼举行的泛太平洋游泳锦标赛上,以57秒88的优异成绩,打破了她的同胞玛丽·马尔于1981年8月6日创下的57秒93的该项目世界纪录。
        在这段文字的叙述中,新闻事实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第一句讲的是世界纪录,第二句讲的是游泳运动员。这是事实主体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在中央临床医院里,中俄两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不扎领带”的会晤。国际权威急剧下降的俄罗斯,正与中国重新构筑“蜜月关系”,谋求由美国的一极统治转向多极化。在这段文字叙述中,第一句是对事实的报道,第二句是对事实的评论。这是在描述与议论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温馨提示
    • 请勿私下交易
      请勿在平台外交易。与机构和老师私下交易造成的任何损失及纠纷,腾讯课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听课说明

      1、电脑:访问腾讯课堂官网 ke.qq.com 查看我的课表或下载win/mac客户端听课

      2、手机/平板:下载腾讯课堂APP, 进入学习页面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