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类

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用户评论
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用户评论

你将获得

  • 掌握某些知识点
  • 学会某些技巧(或思路)

教学服务

  • icon

    1v1专属答疑服务

  • icon

    BAT专家面试辅导

讲师介绍

  • 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杜国强先生主讲,他做过教师,当过秘书,写过小说剧本,出过书。曾创作箴言,被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出版。他的专著《党政信息写作与处理》,历经三次修订,畅销十年。他凭借丰富的写作经验和理论水平,让你学到许多书本上见不到的一家之言,独到的见解和训练模式,让你受益无穷。

  • 课程详情

    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表明: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说过:鸟的翅膀无论怎样完善,但若不借空气支持,是不能使鸟体上升的。没有事实的支持,就没有新闻报道。事实是新闻的实体,也是新闻的存在形式。所谓新闻的指导性、政治性等,都是由事实派生出来的,不是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它们都包含在事实之中,不能贴标签式地外加上去。
    二、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懂得某个道理,总是从具体事实开始的,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概念,然后形成观点。我们讲新闻要坚持用事实说话,就是坚持按照人类的认识规律办事。
    三、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主要想获取信息,知道一些新鲜事,而不是首先想知道一些道理,这与看书学习时的欲望是不同的。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首先,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在事实和新闻之间,是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它表现着新闻的基本特征、性质和要求,没有它,新闻就丧失了存在的依据。尽管新闻的形态可以千变万化,但它对真实性的要求是恒定不变的。
           其次,真实性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由于真实性对于新闻存在和发挥影响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它成为新闻报道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成为传媒取信于受众的关键。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是什么?可以分为浅与深两个层面。浅层面重在要求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深层面重在要求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五、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新闻写作有一个大忌讳:绝对不能虚构情节、合理想象、添枝加叶。这是它与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区别。
           苏联著名记者波列沃依曾经说过:一个新闻工作者“不论是为报纸写文章,还是写任何新闻作品,甚至是艺术特写,他都不能也没有权力展开幻想的翅膀,即使在细节的描写上,也应该做到准确无误。要知道,任何一种哪怕是考虑最周全的杜撰,任何一种用来修饰和渲染素材的虚构的细节,都会破坏使报纸通讯有力量的主要东西—真实性。”
           如果在写环境,写过程,写人物语言、动作以及细节时必须真实,那么当涉及对表现主题有重要意义的人物的思想或者心理活动时,记者可不可以推论或合理想象? 1953年新华社就曾以朝鲜战地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为例,对新闻通讯写作能不能“合理想象”进行了一场大讨论。

    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三、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新闻的真实性是随着事实发展的真实,表现为一个认识的过程。因为信息本身有一个不断释放的过程,信息释放完毕,或者说事实的发展完结,报道的真实性才能全部展现出来。事实进展到什么程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只能达到什么程度,当然不排斥预测。因此,所谓的新闻真实,应该是多层次的真实,这些层次只有深浅之分,没有真假之分。
           文体结构的层次与对真实性要求的层次是协调一致的。结构越复杂,要求的层次越高。如一件新近发生的事实,若撰写成简讯或消息,只要求报道准确。若写成通讯,作深度报道,需要交代事情发生的因果关系,就要求处理好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关系。
           大量的深度报道,包括一些解释性报道、评述性报道、调查性报道以及工作通讯等,都属于必须将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报道。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经济性失实。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尤民众与报界研究中心1999年5月曾对全国性与地方性报纸、电视、电台与计算机网络的522美国皮名记者和新闻负责人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他们对传媒的自我评价。调查结果表明,这些记者与报人普遍认为“新闻媒体缺乏可信度,报道所含水分太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压力伤害了新闻报道的质量”。他们认为,“在媒体走向产业化的时候,新闻这个专业面临的挑战是日益显著的商业倾向。商业上发展到极致,必构成对大众的背叛”。他们所说的背叛,就是由于新闻失实而导致传媒公信力的下降乃至丧失。
    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故意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这类失实从性质上看是比较严重的,所造成的危害常常也比较大。通常表现的形式有如下几种:一、某些作者出于不正当的动机或需要,故意捏造事实、虚构情节,甚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常见的有因急功好利而无中生有者,有为沽名钓誉而胡编乱造者等。有些人为了赚钱,剪剪贴贴、抄来转去、加油添醋、肆意炒作,甚至制造假新闻。

     
    温馨提示
    • 请勿私下交易
      请勿在平台外交易。与机构和老师私下交易造成的任何损失及纠纷,腾讯课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听课说明

      1、电脑:访问腾讯课堂官网 ke.qq.com 查看我的课表或下载win/mac客户端听课

      2、手机/平板:下载腾讯课堂APP, 进入学习页面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