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类

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用户评论
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用户评论

你将获得

  • 掌握某些知识点
  • 学会某些技巧(或思路)

教学服务

  • icon

    1v1专属答疑服务

  • icon

    BAT专家面试辅导

讲师介绍

  • 琢玉教育联合创始人,专职从事中学物理教学,一直奋斗在毕业班教学一线,拥有大小班教学经验,深谙因材施教之道。

  • 花木棉---龙老师物理课程咨询师,有关课程报名的相关内容都可以找我进行沟通。

  • 课程详情


           牛顿定律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难就难在我们在此之前所处理的受力分析都是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而从本章开始,我们接触到很多的受力分析都是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被动力(如静摩擦力、固定轻杆的弹力)的分析,会让很多刚学的同学完全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这个内容,我在《相互作用》专题课中已经专门讲清楚了,这里就不在赘述。而本章所涉及到的传送带模型、板块模型中的摩擦力突变问题更是让很多同学完全没有解答思路。因此本专题的课程,会尽可能全面地将所能涉及到的各种题型,和对应的解答方法或是二级结论进行的分类讲解。
          解题的方法的选取是否适当,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解题的准确度与速度,咱举个例子,对于“系统牛顿第二定律”这个方法,在很多高考辅导资料书籍上都是没有提及到的,当遇到系统内部物体加速度不同的时候,就只能使用隔离法来做题,那么就会使得解答过程既繁杂,又容易出错,下面我以一个改编自2010年上海的高考题为例,来进行讲解:
          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三角斜劈始终保持静止,已知三角斜劈的倾角为θ,求当质量为m的物块以加速a下匀加速下滑时,地面对M的摩擦力和支持力。

               

    解:现在我们用隔离法来做这道题,首先隔离m,对m的受力分析如图


           将重力沿着斜面的方向和垂直斜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则:

    以上就是用隔离法做这道题的解答过程,略显麻烦,那么我现在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系统牛顿第二定律”。
    系统牛顿第二定律:系统受到的外力矢量和等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质量乘以各自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表达式:

         如果系统内各个部分的加速度、速度均相同,则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就可以写成我们熟悉的几个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整体法动力学方程,所以这说明,当我们只要分析外力的时候,即便加速度不同,也同样可以用整体法,对系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省去一些中间环节,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减少错误的发生。
    现在我举个例子来简单证明一下系统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如图所示:两个体积较小带正的电的小球,处在绝缘光滑面上,现对它们各施加一个水平恒力F1和F2,则:


          从证明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系统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会相互抵消,等式左边最终剩下的就是这个系统各个物体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等式右边最终就是每个物体的质量乘以各自加速度的矢量和。

    接下来我们再采用系统牛顿第二定律来做一下上面那道例题
    对m和M所构成的系统:

           对比第一种方法,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所以,选对解题方法很重要,当然,前提也是你知道还有这么一种方法。在后面的视频课中,我会举更多的例题来让你感受系统牛二的魅力。
           方法选择很重要,二级结论的积累、各种题型的解题的一般步骤和套路的积累也同样很重要,比如在牛顿定律这一块我们一定绕不开连接体的问题,那么关于连接体的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存在很多有意思的结论,这些重要的二级结论我会在后面的视频课中逐个给大家讲解其导出过程,在这里我就不一个个举例说明了。
          另外就是令大家非常头疼的板块模型,我先给大家展示一下近年来的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真题,看看板块模型一般是怎么考的:

           题1.(2013·新课标全国Ⅱ,25,18分) 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大小.

           题2.(2015·新课标全国Ⅱ,25,20分) 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θ=37°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 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B下边缘的距离l=27 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在0~2 s时间内AB加速度的大小;(2)AB上总的运动时间.


           题3.(2015·新课标全国I,25,20分) 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以上三道全国卷的板块模型题,都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物理试卷中,很多同学一看到这种板块模型,头都大了,完全没有思路再写下去。其实也没有那么难,虽然过程较繁杂,但过程多恰恰说明好拿分呀,20分当中,步骤分占主要部分,所以关键在于怎么写过程,在仅有的考试时间里,怎么能快速清晰地把步骤写出来呢,这就在于平常对于这类题型的积累要到位,对于这类题型的解答步骤要具体化,清晰化,先列什么式子,再列什么式子,什么时候摩擦力突变,突变后又怎么列式子等等,这些都是平时要下的功夫,该背的背,该理解的理解,而考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在这个专栏中把板块模型它细分成了共匀速、共加速、共减速三大类,它们有哪些特点,难点在哪,如何列式,在后面的课程当中,我都会一 一 讲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温馨提示
    • 请勿私下交易
      请勿在平台外交易。与机构和老师私下交易造成的任何损失及纠纷,腾讯课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听课说明

      1、电脑:访问腾讯课堂官网 ke.qq.com 查看我的课表或下载win/mac客户端听课

      2、手机/平板:下载腾讯课堂APP, 进入学习页面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