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层到表现层,“五要素”分别指的是什么?

不论是PM做产品,还是UI在包装作品集时,常常提及到“用户体验五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与表现层。

一个优质的产品一定有它的产品调性,而五要素就是决定着产品调性的关键因素,它们每一层都影响着整个产品的走向。轻则关系到用户体验,重则可能直接关乎产品存亡。

之前朋友分享给我一个职能框架图。

不论你是一名产品经理还是交互/UI设计师,水平发展五层思维框架,才能更大地提升个人价值(直白点:跳槽敢要高薪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五要素背后的含义,分享给大家一篇我认为讲解得非常干脆明了的文章。文章来源于公众号:产品经理的那点事儿。欢迎在培养自身产品能力朋友们关注~

一、何为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顾名思义就是“用户使用产品时的心理感受”。用户体验可能来自产品给用户留下的第一印象,也可能来自用户长期以来感受到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理想的用户体验是用户感到高兴、满足、骄傲甚至是爱上这款产品。

互联网正在重新的定义品牌,品牌将不会再像宗教一般让人着迷和膜拜,消费者更重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如今相同的特性和功能产品总是能找到替代品,产品建起来的壁垒就是用户体验要素。随着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用户选择的增多。用户不会忠诚于品牌而更多是自己的体验。

二、设计一款体验良好的产品

1. 战略层

好的产品首先要有自己的战略定位,由于个人属性的千差万别,想要用户体验良好,一定是基于某类固定需求的目标用户群体展开的,任何产品都不能覆盖到用户的方方面面。因此首先在进行战略定位的时候,要问自己、团队、企业几个基本的问题。

  • 我们面向的用户是谁?

  • 我们解决的痛点是什么?

  • 凭什么是我们?

  • 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资源促成事情完成?

总结概括为两点:产品目标用户需求。

(1)产品目标

好的产品一定是企业服务能力的体现,要保证每一个产品功能都能落地实施,否则产品只是镜花水月。没有能力去支撑的产品都是耍流氓。因此要基于企业的发展布点规划,每一个我们做出的核心决定,都应该建立在我们确切了解的基础上。

(2)用户需求

产品设计人员很容易落入理想化需求的陷阱。即使客观的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设计也难免有主观和流于表面的情况出现。再加上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各部门支撑性的需求,很容易形成产品需求堆积,造成长时间迭代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考虑到范围层。

2. 范围层

战略层让我们有了目标,但容易造成需求过多,难以封闭的情况。范围层就让我们对功能做了取舍和排期,进而引出了版本的概念。

需求不能无限添加,产品经理一定要有优先级概念和版本控制思想。

对于互联网产品第一个版本上线尽量少于6个月,最迟不能超过8个月。如果超过说明范围层没有做好,版本没有封闭,产品定位不清晰。(这里实质上是MVP和PMF的关系,这里先跳过,下篇文章我再详细介绍。)

功能的取舍主要考虑行业,受众人群和竞品,以及公司的资源。

(1)行业趋势

我们所要涉及的产品所在大环境的行业趋势、政策法律及经济情况等,是否有政策、法律风险,是否有民族、地域,文化冲突等。

(2)目标用户与竞品

将目标用户与竞品在一起分析是由于每一个赛道都有在做的企业,通过对标企业竞品的分析有助于指定响应的产品策略,形成差异化竞争,一开始选择目标产品应避免:

  1. 所在赛道是红海市场,竞品不易过多或巨头企业入局较少;

  2. 功能与竞品同质化;

  3. 受众与竞品特别是与巨头企业重叠。

(3)企业资源

再考虑新的产品线时,应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看是否足以支撑产品服务,这里需要考虑的主要是:

  1. 资金:功能耗资,占用资源使用预估;

  2. 回报:功能带来的收益是什么;

  3. 资源:公司有什么资源有利于支持;

  4. 企业优劣势与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

3. 结构层

范围层决定了产品定位后,功能规格后,结构层是用来设计用户通过怎样的流程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要考虑他们完成事情之后能够去哪里。

(1)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首先考虑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良好的体验设计需要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

我们希望用户根据我们设定的交互习惯进行操作,然而总会出现认知,习惯,理解的偏差。因此做好风险防范,对误操作的用户进行提醒,帮助其找到正确的使用方式。告知用户错在哪里,同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渠道引导用户进行正确的操作。

(2)信息架构

指脱离产品的实际页面,将产品的数据抽象出来,组合分类的图表。是帮助梳理产品,各功能之间的逻辑,描述复杂额内容信息组成,避免信息内容在展示过程中出现遗漏、混乱、重复。

表达产品的信息架构,常用的有两种方法:

1、层级结构:其实该结构与树结构相似,最主要的特点优势是层级分明。但层级之间的关系难以说明清晰。

2、矩阵结构:这个方法重视各个需求功能的关系,把它们有机的连在一起,但是没有明确的从属关系看起来很混乱。

4. 框架层

考虑完交互流程和信息架构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到每个页面具体的界面设计,要考虑有哪些控件,哪些哪些图标文字信息等等。这便是框架层的内容。分为三类: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

(1)界面设计

界面最基本的性能是具有功能性与使用性,通过界面设计,让用户明白功能操作,并将作品本身的信息更加顺畅的传递给使用者,即用户,是功能界面存在的基础与价值,但由于用户的知识水平和文化背景具有差异性,因此界面应以更国际化,客观化的体现作品本身的信息。

(2)导航设计

导航是把我们产品背后的业务逻辑最直观的展现给用户,好的导航设计在解决用户该去哪的问题的同时,也很好的去弱化视觉强调行为,让用户培养或利用已有的本能行为操作。

(3)信息设计

信息设计是界面涵盖的信息,它是传达想法给我们的用户的,无论是界面功能还是导航链接,最终目的都是给用户传递其想知道的,其想知道的。所以一个好的信息设计是对上述两点必不可少的支撑,毕竟过程再美好,结果是忧伤的也是白搭。

5. 表现层

框架层设计类似于低保真原型。而表现层就类似于无交互的高保真原型页面。表现层注重视觉的传达,是对用户视觉的直接的感官刺激。

表现层是用户首先会关注的地方。在这里,内容、功能和美学汇集到一起来产生一个最终设计。完成其它层面的所有目标,并同时满足用户的感官感受。

虽然表现层如同人的脸面,好看的界面设计会给人一耳目一新的感觉,而用户体验的提升绝非单纯的界面设计,而是与各层级息息相关。

用户体验其实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在设计的初期,要对于用户体验保持好克制,不可一味盲从。版本要封闭,需求要排期。

三、总结

用户体验五要素是产品人必备的知识技能,由于网络碎片化的了解,往往容易造成其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形象,进而对其束之高阁。但实质不过是一种产品分析与设计的方法论,正确姿势去了解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款产品和从0到1设计一款产品。

重视用户体验要求我们从用户角度出发去设计一款产品。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要求我们:

  1. 在开发产品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要将用户列入考虑范围。

  2. 避免完美主义,综合考虑成本,时间,体验等组成部分。

  3. 取舍与妥协后做出最佳方案。

用户体验体现在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因此,前期的用户调研,开发中的数据埋点,上线后的便捷的反馈渠道必不可少。